光纤通信之父——诺贝尔奖得主高锟
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须臾离不开光纤,没有光纤网络的日子是无法想象的。没有光纤就没有高速传输的互联网,没有精彩纷呈的高清数字电视,没有遍布城乡的移动通信,没有即发即收的电子邮件,也不会有微信和QQ等实时聊天工具,正是光纤将全球连成了“地球村”。高锟以光纤通信理论方面的重大原创性成果荣膺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谨以此文纪念享誉全球的“光纤通信之父”高锟先生90周年诞辰。高锟(前排中)全家福照(1942年摄于上海一影楼)
人才辈出的金山高氏家族
1933年11月4日,应用物理学家、光通信大师、电气工程师、教育家和企业家高锟出生于祖居地一个殷实书香世家,高家祖宅闲闲山庄(由高燮始建于1916年,1917年落成)位于今上海市金山区(时属江苏省金山县,1958年11月金山县划归上海市)张堰镇秦望村10组,因年久失修,早已荒废。高锟祖父高燮曾家住上海法租界贾尔业爱路(今徐汇区东平路)8号的花园洋房。幼时高锟曾家住上海法租界著名时尚商业街霞飞路(今徐汇区淮海中路)1670弄中南新村15号的一栋三层洋房。 高锟祖父高燮(字时若,号吹万)是著名诗人、书画家、藏书家和儒学家,与武进的钱名山和昆山的胡石予(即胡蕴,南社社友)合称“江南三大文学家”(“江南三大儒”之说系讹传),尤以其藏书保存了国学而闻名。 父亲高筠(字君湘)系高燮三子,1924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第七届法学学士毕业,192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底特律法学院(今密歇根州立大学法学院)法律博士学位。同年留美归国,早期当过法官,1932年在上海注册为律师,系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知名执业律师,曾任上海法学院(1951年被撤并)法学教授和沪江大学(1952年秋在院系调整中被撤并)商法教授。母亲金静芳出身于宝山一个书香门第(金高两家相距很近),系知名学者、编辑和文史馆员金其源(字巨山)之长女,受过良好教育,秀外慧中,会作诗。1967年,高君湘夫妇从香港移居伦敦,与长子全家团聚。 1923年农历九月,高筠和金静芳在上海喜结连理,翌年9月他乘船离沪赴美留学。金静芳最初生下的1女1子均因麻疹并发症而早夭,接着又流产过2次,然后才诞下高锟和高铻两兄弟。1937年7月20日,美籍华裔土木工程教育家高铻生于上海,1963年获密歇根大学土木工程学哲学博士学位,1970年起任美国天主教大学工程学院教授,主攻流体动力学。 金山高氏家族素以崇文重教而著称。高平子(字君平)系高燮胞兄高煌(字望之)之长子,近代中国天文学的开拓者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筹建者。1982年8月,月球上一环形山被第1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命名为“高平子”。1909年11月13日,著名文艺团体南社在苏州虎丘成立,其活动中心则在上海。南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颇具影响力,故民国社会流传着“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说。南社三位发起人是陈去病、高旭(字天梅)和柳亚子。 1923年10月14日,因南社出现内讧纷争,柳亚子等人在上海发起组建新南社。同年底,南社基本解体。文学家和藏书家姚光(字凤石)是号称南社精神领袖高燮的亲外甥,1918年接替柳亚子出任南社第二任主任。高燮、高旭(高燮堂侄)及其胞弟高增(字卓庵)合称“金山高氏三杰”,均是南社重要社友,高君湘仅是南社纪念会(1935年12月29日,由柳亚子发起成立于上海,只持续了1年多)成员。高铦(1928年11月10日生于上海,定居北京,仍健在)系高燮四子高垿(字君宾)之长子,高锟堂兄,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译审、学术委员会主任和社科院第三世界研究中心秘书长。高锟的爱情故事
1957年夏,高锟从技术学院毕业,首份工作是到英国标准电话和电缆公司做见习工程师,入职几天后便初识(经仔细考证,广为流传的“邂逅”说与事实不符)公司同事、英籍华裔系统分析师和计算机工程师黄美芸小姐。 黄小姐祖籍广东开平,1934年生于英国伦敦,1955年获伦敦大学理学学士学位。黄美芸上有1个哥哥(生于1928年)和1个姐姐,下有1个妹妹(生于1938年),父亲在她12岁那年因病早逝,文化程度很低的母亲(2000年2月18日仙逝于伦敦,享年100岁整)在异国他乡独自艰难地拉扯大4个孩子。 高锟和黄美芸在他乡相遇,同为炎黄子孙,分外亲切,一见如故,俩人很快便熟络起来并迅即共坠爱河。可是,两位年轻人的相爱却遭遇来自女方家庭的极大阻力,黄老夫人固守中国传统老习俗:在家族长子未结婚前,其弟妹一律不得谈婚论嫁。她强令女儿在哥哥成婚前不得考虑自己的婚恋问题,可是当时年近30岁的哥哥连女朋友都还没有。 高锟和黄美芸两情相悦,相互爱慕,很快便陷入热恋之中,双方感情迅速升温,谈婚论嫁已水到渠成。黄美芸从小就常被重男轻女观念浓厚的母亲责骂,幼小心灵备受创伤。为了追求自己的真爱和幸福,这次她罕见地勇敢下定决心,宁可“私奔”也要挣脱母亲的摆布。 1959年9月19日,罗马天主教教徒高锟和英国国教圣公会教徒黄美芸在伦敦布莱克希斯教区的一个圣公会教堂举行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喜结良缘,他俩浪漫的蜜月旅行选定在西班牙地中海海边的一个度假胜地。夫妇俩婚后育1子1女:独子高明漳,1961年9月22日生于伦敦,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工程学硕士毕业;独女高明淇,1963年9月19日生于伦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学硕士毕业。兄妹俩均工作和定居于加州旧金山湾硅谷附近。高锟在《自述》中透露,儿子儿媳结婚十余年仍是无意生育的“丁克族”,女儿更是干脆选择做独身的“不婚族”。高锟生平简介
高锟和高铻兄弟俩从小就在家接受良好的传统私塾启蒙教育,国学根基和古典文学修养扎实深厚。高锟曾坦言,他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家学渊源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锟与中国电化学家、北京大学化学教授兼博士生导师蔡生民(1933年7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萧山。中译本《自述》中的“周同学”说有误)是1936年创办的上海世界学校的小学兼初中同学。高锟从小动手能力就很强,小学六年级时就和蔡同学悄悄地把自家三楼的储物间改造成“化学实验室”,在那里肆无忌惮地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化学实验,幼小的他们为取得“燃烧实验”和“泥球炸弹实验”的成功而兴奋不已。化学实验风险大,一次意外溅出的炽热酸性液体灼伤了高锟堂兄的手,不谙科学的父母在知晓后便严令禁止高锟和蔡同学再做化学实验,他俩无奈就只好把兴趣转移到无线电方面,不久后就成功组装真空管收音机,这些早年训练和爱好为他们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8年秋,高锟随家人乘船离沪南迁,先到台北稍作逗留,一是父亲谋求在台职业发展(未果),二是探访父系在台亲友。在母系亲属的帮助下,翌年举家移居香港。高锟的主要求学经历如下。 1941—1948年在寓所旁法租界福开森路世界学校(今徐汇区武康路280弄2号世界小学)念小学和初中(学号:671),因接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一入校便从三年级念起。1949—1953年在香港天主教男校圣若瑟书院中学部念高中(含1年预科)。 1953年夏,乘坐英国P&O公司“广州号”邮轮负笈英伦留学,就读东伦敦的伍尔维奇技术学院(伦敦大学众多的内部学院之一,1992年升格为格林尼治大学),先上1年大学预科,1957年获该学院电气工程学二等理学学士学位。 在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工作期间,根据上司提议利用两年时间攻下博士学位,1965年以论文《准光波导》(Quasi-Optical Waveguides)获伦敦大学学院(UCL)电气工程学哲学博士学位,博导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士(1961)、微波研究先驱哈罗德·巴洛(Harold Barlow)。 高锟的主要工作履历如下。 1957—1960年任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ITT)旗下英国哈罗子公司标准电话和电缆公司(STC)研发工程师。1960—1970年任美国ITT公司设于伦敦卫星城哈罗的欧洲中央研究机构标准电信实验室(STL)首席研究工程师。1970—197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学系(今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系)创始系主任、教授和讲座教授。1974—1981年任美国ITT公司设在弗吉尼亚州的光电产品事业部首席科学家。1981—1983年任ITT公司副总裁兼工程总监,1982年因卓越的研究和管理才能被委任为首位ITT“行政科学总裁”(任期5年),同年出版英文学术专著《光纤系统——工艺、设计与应用》。1983—1987年任ITT公司设在康涅狄格州的先进技术中心主任,其间兼任耶鲁大学特朗布尔学院教授和研究员,1985年赴西德斯图加特信号工程实验室(ITT-SEL)研究中心访问,1986年被任命为ITT“研究事务总裁”。 1987年10月2日至1996年7月31日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3任校长,为该校创建多个世界一流新学科而不遗余力。1993—1997年被中央人民政府委任为香港事务顾问。1996年辞任校长荣休后被港中大聘为工程学荣誉讲座教授。1997—2003年任香港高科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1999—2003年任香港资科顾问有限公司创始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致力于光纤领域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2000年入股投资创办香港首家生产光纤的高科桥光纤有限公司并自任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经营3年后易主,更名为高科桥光通信有限公司并扩大了生产经营范围。2000年发起筹办香港慈善私立学校弘立书院(ISF),2003年8月正式开学。 2001年,高锟撰写完成自传性英文书稿《潮平岸阔——高锟自述》(简称《自述》,A Time and A Tide—Charles K. Kao:A Memoir),许迪铿中译本和英文本分别于2005年和2011年在香港出版。高锟是一位学者型谦谦君子,宽容儒雅,颇具绅士风度。他性格和善,思想开明,胸襟开阔,勇于担当,治学严谨,多才多艺。高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业余爱好有绘画(2015年在香港出版过《心源造化——高锟教授画作集》)、音乐、陶艺、麻将和跳舞等,空闲时还喜欢阅读武侠小说,体育爱好则是网球和乒乓球。
2018年9月23日上午11时45分,高锟先生最终因肺炎病逝于香港新界沙田区白普理宁养中心(1992年11月7日揭幕成立的香港首家临终关怀服务机构),享年85岁。10月8日上午,高锟告别仪式在香港殡仪馆举行。科坛巨星不幸陨落,全球广泛沉痛哀悼。
2021年11月4日,美国谷歌公司为纪念高锟先生的88岁米寿冥诞,特意选用高锟形象作为谷歌首页中的涂鸦人物。这个创意很有新意,别具一格,颇具风趣,寓意深刻。光纤通信之父高锟
用来传输单一基模光波的光纤称单模光纤,用来传输多种模式光波的光纤称多模光纤。单模光纤对光源要求较高,其传输损耗和传输色散相对较小,频带较宽,技术难度较高,价格较贵,适宜于较大容量和长距离传输。多模光纤则只适宜于中小容量和中短距离传输,价格较低。单模和多模光纤纤芯/包层直径的典型值分别是9/125μm和50/125μm。
在STL任职期间,高锟主要从事微波和光学通信新方法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他率领一个光缆中介电材料衰减机制的研究小组,通过研究确定光缆的体积极限和光功率在结合点处的衰减程度,同时推动其他小组开展对符合光缆直径和能发出预期红外线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通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介电波导管的理论推导、微波模拟实验和玻璃纯净度分析实验都充分表明:无论是在机械性能上,还是在表征性上,高纯度石英基玻璃纤维(玻璃光纤)都是作为波导首选材料的绝佳选择。
康宁在取得上述重大技术突破后,又研制出大规模生产光纤的工艺,引领了通信产业和IT革命,使得低成本、高容量光通信系统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1971年,康宁公司首先制成长1千米的光纤。1973年,全球首个光纤通信实验系统在贝尔实验室建成,1976年开始进行光纤通信现场试验。198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生产的光纤长度每根可达40千米。同年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开始筹建“东北走廊干线”长距离光纤电话通信网。1983年2月10日,世界上首个长距离(约600千米)光纤通信系统在纽约至华盛顿之间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人类通信开始步入光纤新时代。1988年,横穿大西洋海底的光纤铺设成功,自此全球海底电缆全都改用光纤铺设。光纤通信网早已覆盖全球,构筑成全方位的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公路。科学家们利用海底光纤来监测海洋地震,这是一个方兴未艾的新兴前沿研究领域。 1979年,中国光纤通信专家赵梓森(1995年获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率领的研发团队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拉出”中国首根具有实用价值的低损耗(4dB/km)石英单模光纤。赵梓森力主以技术难度较高的单模光纤作为中国光纤的发展方向,他被公认是中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故被誉为“中国光纤之父”。在赵梓森的倡导下,“武汉·中国光谷”于1988年成立,赵梓森出任其首席科学家,推动它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和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高锟所获科学大奖与荣衔
高锟荣获美国富兰克林学会(费城)颁发的1977年巴兰坦奖章,表彰他“对使用激光产生光波进行光导通信时,在细小的玻璃纤维中传输信息的理论研究”。高锟荣获日本奖基金会颁发的1996年第12届日本国际奖(简称日本奖),褒奖他“在宽带低损耗光纤通信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英国皇家工程院将1996年菲利普亲王奖章颁发给高锟,奖励他“开创性工作导致光纤的发明,并经其领导实现光纤的工程和商业化应用,以及他对香港高等教育的杰出贡献”。
2009年10月6日(周二),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和香港中文大学高锟教授等3人,高锟的获奖理由(即颁奖词)是“光通信领域中有关光在纤维中传输的突破性成就”。诺奖是馈赠给高锟夫妇结婚50周年金婚纪念的最珍贵礼物。高锟分享当年1000万瑞典克朗(当时约合780万元人民币)诺奖奖金的一半,威拉德·博伊尔(加拿大和美国双重国籍)和乔治·史密斯(美国)均享奖金的另一半,他俩的获奖理由是“因发明一种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高锟当时拥有英国(1960年前后入籍)和美国(1984年10月19日入籍)双重国籍,同时还拥有中国香港公民身份(1950年前后获得)。-本文选自《世界科学》杂志,作者朱安远是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诺奖研究者-
点击《世界科学》,优惠订购
END光纤通信之父——诺贝尔奖得主高锟!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为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高锟,应用物理学家、光通信大师、电气工程师、教育家和企业家,1942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殷实书香世家。他的祖父高燮是著名诗人、书画家、藏书家和儒学家,被誉为“江南三大文学家”之一。高锟在家族中接受了良好的传统私塾启蒙教育,培养了他扎实的国学根基和古典文学修养。高锟从小就展现出了出色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兴趣。他在上海世界学校读书时,曾与同学蔡生民悄悄地在家里改造出一个化学实验室,进行各种有趣的化学实验。后来他们又成功组装了真空管收音机。这些早年的探索与实验培养了他们在科学领域的才华。
1953年,高锟前往英伦留学,就读于伦敦大学的伍尔维奇技术学院。在英国标准电信实验室工作期间,他攻读博士学位,并以论文《准光波导》获得了伦敦大学学院的博士学位。这一研究成果为光通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高锟的职业生涯非常丰富多样。他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为该校创建了许多世界一流的新学科。此外,他还在香港高科桥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资科顾问有限公司担任重要职务,致力于光纤技术的应用和转化。高锟不仅在学术和创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还是一位仁爱之人。
他与妻子黄美芸共同创办了阿尔茨海默病高锟慈善基金,帮助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及其家属。这一举措旨在提高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关怀。高锟与黄美芸的爱情故事也令人感动。他们在异国他乡相遇,迅速坠入爱河,并克服了来自女方家庭的阻力。他们的婚姻生活和谐美满,相濡以沫,厮守终生。然而,高锟的晚年生活并不如意。在2004年初,他被诊断出患有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这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语言、认知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渐衰退。高锟的妻子黄美芸在他患病后全心全意地照料他,夫妻俩一起度过了晚年。
高锟是一个学者型谦谦君子,他的成就源于家学渊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扎实的学问和科学兴趣可以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而爱情和家庭的支持则是生命最深刻的滋养。高锟先生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有加的人。他在业余时间喜欢绘画、音乐、陶艺、麻将和跳舞等活动,并且还喜欢阅读武侠小说,对体育也很感兴趣,尤其是网球和乒乓球。2018年9月23日上午11时45分,高锟先生因肺炎病逝于香港新界沙田区白普理宁养中心,享年85岁。10月8日上午,高锟的告别仪式在香港殡仪馆举行。
科学界对于这位巨星的离世感到沉痛,并且全球范围内的人们都表示深深的哀悼。2021年11月4日,美国谷歌公司为纪念高锟先生的88岁冥诞,特意在谷歌首页上使用了他的形象作为涂鸦人物。这个创意充满新意,别具一格,颇具风趣,寓意深远。高锟被誉为“光纤通信之父”,光纤通信是一种使用光导纤维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光纤通信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来传输信息,具有高速、大容量的优势。光纤通信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单模光纤适用于长距离和大容量传输,多模光纤适用于中短距离和中小容量传输。
在光纤通信的早期研究中,高锟在STL进行了重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他率领一个研究小组,通过研究确定了光缆的体积极限和光功率在结合点处的衰减程度,并推动了对符合光缆直径和能发出预期红外线波长的半导体激光器的研究。高锟的努力奠定了光纤通信理论的基础,开启了光纤通信投入实际应用的大门。除了对光纤通信的贡献,高锟还在光纤连接器、纤维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研发出实现光纤通信所需的辅助子系统。
他所在的研究团队在1970年成功制作出了世界上首根低光损耗的单模石英光纤样品,标志着光纤通信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高锟的贡献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他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奖项和荣誉。他荣获了巴兰坦奖章、日本奖、菲利普亲王奖章、诺贝尔物理学奖等多个国际性科学大奖,这些奖项都是对他在光纤通信领域的突出贡献的认可。高锟先生的离世是科学界的一大损失,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不朽的贡献。他的工作为光纤通信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使得光通信成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铭记他的成就,并继续努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2010年3月27日晚,高锟教授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获得了“世界因你而美丽——2009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科学研究领域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病情原因,高锟教授未能亲自出席颁奖典礼接受奖项。
他所获得的国家级院士(会士)或外籍院士头衔包括: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终身会士(1979年)、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88年)、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989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0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士(1997年)。从1994年9月13日起,香港工程科学院开始运营,高锟教授是该院的创院院士之一,其他三位创院院士分别是钟士元、张佑启和莫大伟。在1997年至2000年期间,高锟教授担任香港工程科学院院长。
2015年12月5日,香港科学院(最初中文全名是“港科院”)成立,杨振宁和高锟教授被任命为该院的两位创院荣誉院士。除了院士头衔,高锟教授还获得了多个爵位荣衔,包括:不列颠帝国勋章中的第3级司令勋章(CBE,1993年)和第2级爵级司令勋章(KBE,2010年,称为“爵士”)以及香港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GBM,2010年)。这些荣衔的授予不仅是对高锟教授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他在科学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的认可。1996年7月24日,高锟教授的名字被永久地赋予了一个星体的名字——“高锟星”。
这颗小行星的国际编号是3463(1981 XJ2),它是由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在1981年12月3日首次发现的。同年,香港中文大学科学馆北座被命名为“高锟楼”,这座建筑成为了高锟教授在港中大的办公室所在地。高锟教授在香港的影响力不仅限于科学领域,他的名字也被赋予了一些重要的建筑设施。例如,香港科学园内的“金蛋”被命名为“高锟会议中心”,命名典礼于2010年3月1日举行。此外,香港圣若瑟书院校园内的北座旧教学楼也被命名为“高锟楼”,这座建筑建于1920年,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列为法定古迹保护建筑。
高锟教授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香港,他被认为是亚洲地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风云人物之一。1999年,香港英文版《亚洲新闻周刊》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联合举办了“20世纪亚洲风云人物”的评选活动。高锟教授在科学与技术类别中脱颖而出,成为当选人之一。这一殊荣再次证明了他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对亚洲科技发展的巨大贡献。通过对高锟教授的履历和成就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看到他在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他的院士头衔、爵位荣衔和被命名的建筑设施都是对他杰出贡献的褒奖和肯定。
高锟教授的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科学家的实力,也为华人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树立了典范。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年轻人追求科学的梦想,并为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相关问答
光网络通信工程师是干嘛的..._通信工程师_帮考网
光网络通信工程师是负责设计、建设、维护和优化光纤通信网络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具备深入的光学和电子学知识,能够研究和开发新的光纤通信技术,并...
光通讯是什么意思?
光通信就是以光波为载波的通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光通信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增加光路带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提高光纤的单信道传输速率;二是增加单光...
衡东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衡东光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不错。衡东光通讯(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EastPoint)创建于2011年,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设计、开发及制造为一体的专业的光...
激光通信专业就业方向?
就业前景不错。就业方向: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公司从事光通信工程与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等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面向激光设备生产、经销...
昂纳在光通信行业地位?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昂纳光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是高科技外商独资企业,于2010年4月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确立了在无源光网络器件产业方面的...
光电通信工程专业如何?
光电通信工程专业以理工融合为特色,依托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光电通信行业是干啥的?
光通信行业,也就是光通信,是以光波为载波的通信。提高光带宽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提高光纤的单通道传输速率;二是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波长数,即波分复用技术...
300303属光模块吗?
是的,300303属于光模块。因为根据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300303是可以被归类为光模块的一种。此外,300303光模块在光通信和数据传输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光通信技术博士就业前景?
挺好的。毕业生主要面向现今就业机会多、广、好的光电子行业。从事光电子产品、器件和平板显示器的制造、装配、调试、维修、检测、生产管理、售后服务、产品...
上海光通信应届生怎么样啊?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上海光通信应届生的就业前景不错的,主要去向是通信运营商,通信工程公司以及通信维修公司等,算是比较热门的专业了。这个问题是这样的,上海...